为什么你查到的机票总比别人贵?背后可能是AI在“看你”!航空公司利用AI技术,纪录你的浏览习惯,揣摩出你愿意付出的高价,让你不知不觉中成了“冤大头”。
如果你曾在未阅读条款的情况下勾选“我同意”、在弹窗跳出时无意识地点了“接受Cookies”、或是简单地登录了自己的常旅客账户,那么这些行为今后可能会让你多花数百元购买机票。
达美航空(Delta Air)近日引发美国部分国会议员的担忧。原因是该公司总裁Glen Hauenstein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约3%的达美国内航班机票价格是通过人工智能(AI)设定的。
这一AI定价技术由以色列初创公司Fetcherr开发。它可以根据乘客的生命周期价值、过往购买行为、以及每一次查询的实时背景,为每位旅客量身打造“真正个性化的价格方案”。
“我们很喜欢这个效果,真的非常满意,”Hauenstein表示,并补充称他希望在2025年底前将AI定价扩展到20%的机票上。
虽然相比美国,加拿大消费者在企业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方面拥有略多的保护,但现行法律和执法手段在应对AI快速发展的能力上仍然滞后。
在加拿大,诸如Porter航空等公司承认使用动态定价机制,且AI已参与某些业务流程。不过目前尚未用于根据每位乘客的个人信息进行个性化定价。
加拿大的信息安全战略专家Terry Cutler指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案》(PIPEDA),企业在收集、使用或分享个人信息前必须获得“有意义的同意”。但他也指出,该法案已经过时,并未明确涵盖AI用于动态或个性化定价模型的相关内容。
事实上,在某些个性化场景中,“默认同意”就已足够,但当涉及敏感数据或“超出合理预期”的用户画像行为时,就必须获得“明确同意”。例如,如果你搜索睡眠呼吸暂停等健康状况后被投放相关广告,这就超出了合理范围。
而像达美航空采用的AI个性化定价模式,尽管目前在加拿大尚属少数,但相关元素已经逐步浮现,且由于法律的执行往往依赖于投诉,而“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数据被怎么用了”,所以风险仍然存在。
皇后大学史密斯商学院的分析与AI中心主任Ceren Kolsarici指出,虽然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定价”在加拿大仍较少见,但其构成组件正在逐步浮现。
例如,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就已经在其机票和Aeroplan里程兑换中使用动态定价机制,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群体实时调整价格。虽然这不属于真正的个性化,但其算法越来越精准细分。
今年6月,软件公司PROS Holdings Inc.分享了一段Porter航空营收管理系统总监的视频访谈,提及他们正在使用一个名为“愿付价格(WTP)”的功能,并计划引入实时动态定价系统作为增强功能。
据PROS介绍,目前这些工具主要基于历史数据(例如去年同一航班在同一天的满座情况)以及背景事件(如大型活动)来制定价格。
但这套系统也能识别商业旅客通常会在临近出发日期才订票、并愿意支付更高票价这一趋势,从而进行价格调整。
为了避免自己的数据现在或未来被用于提高票价,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网络安全与威胁情报研究主席Ali Dehghantanha建议:
1、在浏览航班时不要登录常旅客账户,直到真正要下单时再登录。
“你一旦登录常旅客账户,航空公司的定价系统就能立即将你的搜索行为与你的完整资料联系起来,包括旅行历史、平均消费水平等,从而更精准地判断你愿意为这张票支付多少。”他说。
2、使用虚拟私人网络(VPN)隐藏位置信息,并使用如Hopper这类第三方机票监控工具,这些平台采用的是服务器间的查询方式,而非用户浏览。
此外,使用无痕或隐私模式浏览网页是防止基于历史行为操控价格的基本操作,但还要留意同一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搜索行为。
如果夫妻双方在同一个IP地址下分别搜索同一航线,也可能影响彼此获取的票价。
3、定期清除浏览器Cookies和缓存数据,避免被跨站点跟踪。
最后,不要忘记经常检查手机应用和浏览器的隐私设置。“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允许了多少数据被使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