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伦多无家可归人口自2021年以来翻倍的背景下,市政府正在考虑将多伦多交通局(TTC)部分未充分利用的停车场改建为“微型庇护所”(micro-shelters),以缓解日益严峻的流浪危机。
市议会在上周举行的经济与社区发展会议中投票决定,将评估TTC的闲置停车场是否适合用于建设微型庇护所。该动议由市议员兼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Chris Moise提出,并已获得通过。多个市政部门将负责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提交可行性报告。
TTC此前的一份报告显示,多个通勤停车场即使在高峰时段也远未满载,有些甚至仅达到17%至50%的使用率。
Moise表示:“我认为‘住房’是一项人权,是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之一。无论是永久住房还是临时解决方案,微型庇护所是我们可以使用的一种工具。”
什么是“微型庇护所”?
“微型庇护所”是一种小型、模块化的临时住所,可以是小木屋、绝缘帐篷或预制单元,旨在为流浪者提供基本的尊严与安全感,帮助他们过渡到更稳定的住房状态。
然而,市政工作人员指出,选址难度、地块大小与资源配置成本是推广该方案的主要障碍。此外,这类庇护所通常需要现场安保与服务人员支持,而市中心的小地块尤其限制布局空间。
Moise坦言:“在市中心要找到可建这些设施的地方其实很难,通常需要大约一英亩的地,才能容纳50个微型庇护所。可能在Scarborough或Etobicoke等边缘城区还有空间。”
他补充说:“我们当然希望能马上盖房子,但那需要时间。眼下,我们需要一些权宜之计。”
多伦多流浪危机有多严重?
根据2024年《街头需求评估报告》(Streets Needs Assessment),截至去年秋天,多伦多无家可归人口已达15,418人,而2021年仅为7,347人。全市现有300多个流浪营地(encampments)。夏季热浪来袭,也让户外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Moise强调,许多露宿者在营地中遭遇暴力伤害、药物过量,尤其是女性群体的安全问题尤为严重:“有人遭刺伤死亡,也有人中枪。很多女性在帐篷营地中发生的事情让我听了都心惊。”
他呼吁反对庇护设施进入社区的居民:“请记住,这些无家可归者也是我们社区的一员。”
尽管微型庇护所可能在短期内提供安全与喘息空间,一线机构和社工则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忧虑。
来自Sanctuary Toronto的外展工作者Greg Cook表示:“每个人都应该有房子住。而这些微型庇护所,严格来说并不是‘房子’。没有独立洗手间,没有厨房,连最基本的人类尊严都难以保证。”
他担心社会对于无家者的期望值已经被极度拉低:“说白了,这些设施其实是在建贫民窟(slums)。这就是我们如今的社会底线吗?”
Cook指出,虽然微型庇护所通常配有门锁安全系统,对弱势女性确实能提供帮助,但如果管理制度与现有庇护系统相同,那改善效果将非常有限。他直言:“如果规则繁复到超出普通人日常生活标准,那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别。”
尽管存在争议,他仍然愿意将流浪者引导至这些庇护点:“那可能会救他们一命。”
他也对各级政府的表现感到失望:“我们本该讨论如何让人们住得起房、获得应有的医疗和心理支持,而不是讨论‘这片社区能不能接受微型庇护’这种边缘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