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常被称为“无声杀手”,因为它既隐形,又常伪装成其他健康问题,让人难以察觉。
随着今年夏季的第一股热浪来袭,多伦多即将迎来一场又湿又热、并潜藏健康威胁的高温天气。
根据预测,夏至当天(周五)最高气温将达27°C,但在湿度作用下体感温度接近34°C。而周日当天体感温度甚至达到44°C。
而随着周末推进,温度将持续升高,到下周一或达35°C,体感温度直冲
45°C。即便是夜间气温也将维持在20°C以上,几乎没有凉爽时段。
直到周二和周三,一股冷空气将从南方缓慢进入,结束酷热天气和雷雨天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高温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极端天气类型,其风险正在因气候变化而呈“指数级”增长。尽管高温致死人数众多,专家们仍称它是“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往往伪装成心脏病、肾病或情绪问题等其他疾病,而且不像洪水、山火或飓风那样肉眼可见,因此公众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
谁在热浪中最易受到伤害?
1️⃣ 慢性病患者
全球研究显示,热浪期间死亡率显著上升。但多数死亡并非直接由高温引起,而是加重了原有疾病,例如心脏病、呼吸道疾病、肾脏疾病和情绪障碍等。
高温让身体竭力维持核心温度,结果会给器官造成额外负担。比如:心脏跳得更快、更有力;脱水让肾脏负荷加重。一些疾病还会让人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过热,也难以做出及时应对。
一项震惊医学界的案例来自加拿大:在2021年西海岸热穹事件中,卑诗省验尸官决定调查所有疑似与高温有关的死亡,结果发现:619名死者中,60%曾被诊断患有情绪或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甚至是所有慢性病中死亡风险最高的。
影响因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影响体温调节、被害妄想与社交隔离导致无法及时寻求帮助、低收入群体常住在无空调的劣质住宅中。
此外,物质使用障碍、癫痫、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抑郁症、糖尿病等人群在死亡名单中比例也远高于普通65岁以上人群。安省目前尚未像卑诗省那样统计热死数据,但呼吁开展此类追踪的声音已越来越多。
2️⃣ 没有空调的家庭
卑诗省的死亡调查还揭示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真相:几乎所有死亡都发生在室内,尤其是在自己家中。虽然公众常将热浪与烈日联系起来,但真正致命的其实是“屋顶”——高温被困在家中,逃不出去。
专家指出,夜间温度的高低与白天气温一样重要,因为身体需要在夜间降温修复。卑诗省调查小组发现,多数死者家中夜间温度常年超过26°C,而26°C正是室内安全温度的上限。
目前,多伦多市政府正在研究是否立法设置“租屋温度上限”,强制房东为租客保持一定的室温,不过最终报告要到夏天之后才出炉。这个议题自2014年起就在多伦多反复讨论。
3️⃣ 老年人和婴幼儿
虽然婴儿和八旬老人差距巨大,但他们在热浪中却有一个共同点:更容易中暑。
这两类人出汗能力较弱,而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手段。他们对过热的感知也较差,行动能力有限,无法及时进入凉爽环境。
对儿童而言,他们不能自主选择活动地点或时间,而多伦多公立学校大多没有完整的空调系统。高温已被视为影响学生健康与学习能力的新风险。
而对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退化或认知障碍会让他们无法外出避暑。虽然图书馆、社区中心等纳入城市“避暑网络”,但多数夜间不开放。市府虽宣布为低收入长者配备空调的试点项目,但预算仅20万元,仅够购买300至400台设备。
4️⃣ 高温作业者
安省每年最热的日子里,工伤事故显著增加。不仅是户外工人,高温室内作业者(如宠物食品厂、汽车零部件厂、厨房、工厂)也面临风险。
虽然省政府曾提出为劳动者制定“高温防护条例”,但至今未落地。劳工部长表示现有法规足够“强大”,但工会与反对党议员则呼吁进一步立法保障。
5️⃣ 低收入群体
贫穷本身不会直接致命,但它带来的环境和健康劣势却会在高温中放大。
比如:没有空调、无法支付电费、居住区绿化少、健康服务与绿色空间稀缺、居住环境老旧密闭。市政府为社保群体设有“困难补助金”,每户最高可申请300元空调补贴,去年仅发出约650份。
6️⃣ 经常锻炼者
健康加拿大提醒:在极端高温天气中运动的人要特别注意!建议:
• 改在清晨或傍晚锻炼;
• 选择阴凉区域或有空调的健身场所;
• 多喝水、穿宽松透气的衣物;
• 降低对运动表现的期望。
7️⃣ 孕妇
孕期本就让身体处于“满负荷”状态,如血流量大增,而高温则会进一步增加身体负担。
研究指出,高温会提高妊娠并发症风险,如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更严重的后果还包括:死胎与早产风险升高。
非营利机构Climate Central分析显示,多伦多每年平均有15天为“孕期高热风险日”,其中有7天是由气候变化直接造成的。全球多数国家这类高热天数都至少翻倍增长。
高温是看不见的杀手,但我们可以通过提前预防、公共支持与政策保障来降低风险。多伦多的第一场热浪已经来临,请务必关心你身边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患病者与居住条件较差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