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学士帽,Sarah Chung 穿着学士服在校园里拍照留念,准备参加她的毕业典礼。校园洋溢着喜庆氛围,但典礼之后等待她的,却是一片寒意:这位毕业生即将步入几十年来最严峻的青年就业市场之一。
“太惨了。”现年23岁的 Chung 毕业于卡尔加里大学媒体与传播专业,但至今没能在本专业找到工作,如今打算继续读硕士。
“经济、社会、政治……现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太难了。”她说,“大家都在说经济衰退要来了,我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我也能感觉到。”
事实上,Chung 只是千千万万面临同样困境的年轻人之一。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15至24岁青年群体的失业率已达到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不算疫情期间)。
经济三重打击:通胀、移民潮、贸易战
今天的年轻人正在经历一场“完美风暴”:疫情之后是持续的通胀危机,加拿大人口快速增长,但岗位增长却跟不上;再加上美国对外贸易战的冲击,使加拿大经济越来越接近衰退边缘。
多伦多都会大学(原瑞尔森大学)旗下 Future Skills Centre 的研究总监 Tricia Williams 指出,青年失业往往是整体就业市场的“煤矿金丝雀”预警信号。
“这不仅是工作或技能问题,更是社会结构性支持系统的问题。”她说。
从爆发式招聘到“就业回冷”
疫情限制解除后,加拿大企业曾疯狂扩招,年轻人一度迎来“夏日打工潮”。但好景不长,随着人力市场供不应求,联邦政府大幅提高移民配额,导致职场竞争愈发激烈。
“疫情后大家以为市场会一直红火,其实不现实。”Indeed 高级经济学家 Brendon Bernard 表示,招聘高峰一过,通胀和利率飙升接踵而至,企业开始观望甚至暂停招聘。
与此同时,很多中老年人因为生活成本飙升而不得不打第二份工。一些专家怀疑自动化技术也在逐步取代初级岗位,但目前数据还不足以说明其影响范围。
“现在招聘热情大幅降温,年轻人的就业情况也随之恶化。”Bernard 总结道。
“令人沮丧”:投出500份简历仍无果
2024年春季起,青年失业率开始回升,“NEET”(不在上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的年轻人)比例上升,尤其是在20岁出头的非在读人群中更为明显。
25岁的约克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生 Thivian Varnacumaaran 自去年12月起已经申请了四五百份工作,至今颗粒无收。
“我不会说我悲观,但我已经认清现实。”他说。
来自阿尔伯塔中央信贷合作社的首席经济学家 Charles St-Arnaud 指出,加拿大目前的经济状态“虽未进入技术性衰退,但已经明显乏力”。而年轻人,往往是最先被裁员的群体。
“企业裁员时通常采取‘后进先出’策略,刚入职的年轻人风险最大。”他说。
廉价外劳冲击青年岗位?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加拿大引进的临时外劳人数暴增,尤其集中在餐饮与零售业。而青年失业率也随之飙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依赖外劳的政策正在严重挤压本国年轻人的就业空间。
失业的“隐形伤痕”
找不到本专业工作,不少年轻人只好“先干点能养活自己的事”。
“我昨天扫了两个小时地……可我是机械工程系毕业的。”24岁的 Ben Gooch 来自安省 Dundas,目前在花卉中心打零工,已经投出100多份简历,仅收到几个面试邀约。“感觉就像是在对着墙胡乱扔飞镖,希望能碰上点什么。”
研究显示,加拿大年轻人毕业后从事高中学历就能胜任的工作的现象并不罕见。但如果在经济不景气时失业,其“伤痕效应”可能持续多年,表现为长期收入下降、心理健康受损等。
“很多人最终被困在了低薪行业。”渥太华经济学家 Miles Corak 表示,“即便不是一辈子的伤痕,但足以影响他们未来十年的人生轨迹。”
历史不会完全重复,但总在反复
1983年,加拿大青年失业率高达18.3%;1992和1993年又反弹到17.2%。之后,17到24岁群体的真实工资水平长期低迷,形成经济“代际伤痕”。
如今的年轻人,也可能再次成为历史下的“代价”。
“我感觉自己的人生还没真正开始,我现在只是在等待。”Chung 说道。